摘 要:截至19日,8個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已全部進駐地方省區,這標志著2017年第一批中央環保督察工作全面啟動。
與之前的專項“督查”及大“督查”相比,此次覆蓋全國的中央行動,使用的卻是“督察”二字。一字之差的背后說明什么問題?
1 四常委部署 八正部領銜
環保督察源于去年7月中央深改組召開的第十四次會議,這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環境保護督察方案》,決定以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的形式,對省區市黨委和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開展督察,并下沉至部分地市級黨委政府部門。
此次中央派出的八個環保督察組,分別進駐內蒙古、黑龍江、江蘇、江西、河南、廣西、云南、寧夏8個省區。
從級別來看,擔任督察組長的8人,均是已遠離一線的正部級官員,分別為甘肅原省委書記陸浩、湖北省原政協主席楊松、能源局原局長吳新雄、民航總局原局長李家祥、全國人大原常務副秘書長王萬賓、住建部原部長姜偉新、民政部原副部長賈治邦、四川省原省長蔣巨峰。
這8人中,不少也是環保的“行家”。陸浩目前擔任十二屆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主任委員,蔣巨峰則是委員會的副主任委員,賈治邦目前擔任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吳新雄的能源背景亦與環保工作有關。
除此之外,更能凸顯此次督察級別之高的,是高層對此的關注。公開消息顯示,至少四名政治局常委對環保督察作出過部署。
官方披露,習近平曾對環保督察作出過批示,并要求將環保督察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強化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的要求。
李克強則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強化環保督察,做到獎懲分明,進一步完善制度和措施,促進各地環保工作有更高水平的提升。
此外,劉云山和張高麗也曾分別作出過關于督察的批示。張高麗還曾在7月6日組織召開了環保督察的動員部署會議,提出要圍繞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抓好環境保護督察重點任務。
環保督察的高級別實際上也是有用意的。此前,環保部針對環境問題的主要問責方法是約談,執行者為環保部環境監察局或環保督察中心,作為環保部的部署機構,兩者對于與環保部平級的省黨委、政府而言,并沒有太大的壓力,自然也無法傳導到地市級黨委及政府。
這造成了環保監督中的“老大難”問題:上級監督太遠、同級監督太軟、下級監督太難。如今,“央字頭”的環保督察組正式入駐,恰恰有助于解決環境保護中地方保護主義的窠臼。
2 一字之差 意涵幾何?
據悉,中央環保督察主要包含督察準備、督察進駐、督察報告、督察反饋、移交移送和整改落實、立案歸檔等7個環節。
此次督察為期一個月。環保部官網日前已經公布了各督察組的值班電話和郵政信箱。督察進駐期間,督察組將受理被督察省區環境保護方面的來信來電,舉報電話的受理時間為每天8:00至20:00。
這其中,有一個問題引起了“國是星期三”的注意,此次中央行動所用的表述為“督察”,這與此前針對民間投資等問題的“督查”并不相同??紤]到中央用語的謹慎性,這一區分應該不是無心之舉。
督察與督查在在黨政機關日常工作中都有使用,比如1997年國務院曾頒布行政法規《公安機關督察條例》,將督察作為公安機關的一項專門監督制度規定下來。而今年印發的《國務院立法計劃》,曾宣布將制定政府系統督查方面的行政法規“行政機關督查工作辦法”。
中央黨校下屬的《學習時報》曾刊文稱,一般來說,督查意在督促檢查,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促進工作開展與任務落實,從結果看,既可能導致責任追究,也可能對工作開展得比較好的單位予以表彰。
比如2015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在發出通知要求對全國第二次大督查發現問題進行整改的同時,也發出通報對大督查發現的經驗予以表揚。
而督察的目標是提醒、敦促有關單位和人員遵紀守法,對象側重于有線索指向、涉嫌違法違規的單位和人員,結果很可能導致責任追究。而負責督察工作的主體,一般是掌握一定權力的機關單位。
對環保工作進行“督察”,或許意味著更加嚴厲的問責。習近平便在環保督察的批示中稱,要堅持問題導向,在發現問題上下大力氣,敢于動真格的。
督察將有多嚴厲?一個樣本就在眼前。去年12月31日至2月4日,中央曾啟動環保督察試點,首站便選擇了空氣污染嚴重的河北省。官方稱,督察試點期間共辦結31批2856件環境問題舉報,關停取締非法企業200家,拘留123人,行政約談65人,通報批評60人,責任追究366人。而在督察的過程中,河北省委書記趙克志也曾被督察組約談。
而更嚴重的問責則發生在督察結束之后。今年5月3日,中央環保督察組向河北省反饋了督察情況,指出了壓力傳導不到位、違法違規上馬項目問題突出、重點工作推進不嚴不實、部分區域環境質量急劇惡化等四大問題,并要求河北省委、省政府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在30個工作日內報送國務院。
“國是星期三”在河北省政府網站上看到了河北省的整改報告,這份報告全長35000余字,其中也透露了督察組指出的47個具體問題。而需要整改的單位中,除了環保廳外,還包括了發改委、工信廳、財政廳、工商局、商務廳、統計局、國土資源廳、水利廳、省國資委、河北行政學院等政府所轄機構。
除此之外,督察還點到了7所城市出現的具體問題。其中唐山被“點名”了8次,是被“點名”次數最多的城市,石家莊和邯鄲均被“點名”了7次。
從要求整改的問題中也可以看出,督察并不僅局限于簡單的污染治理。比如唐山被發現的8個問題中,有4項與去產能有關,包括虛報產能淘汰清單、新建或續建鋼鐵項目、未考慮減煤方案以及落后產能未淘汰到位等。
3 霧霾受關注?
根據安排,從2016年起,中央環保督察組將用兩年左右時間對全國各省區市全部督察一遍。而此次選擇的8個省區,覆蓋了華東、華北、華中、西北、東北、西南和華南地區,所涉及的環保問題也可謂不一而足。
其中大氣污染防治可能是一個重點,多個被督察省區均曾涉及相關問題。
比如黑龍江以及內蒙古部分地區的霧霾一向較為嚴重,黑龍江黑化集團還因大氣污染物長期超標排放被環保部督辦;河南、江蘇等多個城市也曾因大氣質量惡化而被環保部約談;去年10月環保部曾通報,寧夏的PM10平均濃度比上一年不降反升,要求政府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
2015年11月,呼和浩特霧霾鎖城中新社發 劉文華攝
此外,云南昆明的滇池一直存在著流域治污的難題,內蒙古巴彥淖爾市曾因環境執法力度不足而受到環保部通報,江西、廣西兩地亦曾曝出過環境違法案件。
當然,從河北的案例來說,督察涉及環保的各個方面,最終的報告不會只聚焦在某一個問題上。如果根據試點的時間推算,年底之前,此次督察的反饋結果與整改方案都將出臺并面向社會公開。
———環保袋新聞報